1月12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鞠瑶主持的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2023年度探索性项目《“南唐盛宴”——《韩熙载夜宴图》数字绘画展》开题汇报会顺利召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鲁晓波,清华美院绘画系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李睦,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长聘副教授陈彦姝,清尚空间创研中心主任曹亚楠出席开题会。
该项目是关于中国古代绘画数字化解读和转型模式的研究课题。课题以《韩熙载夜宴图》为蓝本进行二次创作,旨在构建一个以中国古代绘画作为对象的图像知识图谱和智慧导览模式,使绘画作品及其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相互关联和内部连接。通过对《韩熙载宴图》的虚拟实景再现,带领观众穿越到南唐时期,展现其中的情景和人物,以此帮助人们理解图像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
此研究在近年来国家对美育事业重视、元宇宙时代的人工智能挑战以及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摸索出一个中国古代绘画的智慧展示模式,希望能够准确地传递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化内涵,满足观众对艺术的理解需求,打破传统的导览方式。

01 项目背景
该项目背景基于2021年国家博物馆改革发展规划对数字化转型的强调,以及人们对于古代绘画内容与文化内涵的解读需求。旨在摸索出一种智慧展示模式,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文化内涵生动传递给观众,打破传统导览方式。
02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策划部分、技术部分和实施部分。策划部分包括绘画图像的分析研究、整体文案策划和角色功能设定,以及统筹工作涉及的绘画图像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
技术部分一共涉及大概4个框架,包括VR、技术、AI、数字人制作和动作捕捉。在这4个技术模块下又细分了更多的一些技术工作,这些技术工作之间彼此配合,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个项目能够实施落地的技术路线。那么也由此确定了和我共同去构建这个项目的一个团队的组建。
在实施部分,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数字人制作,其中包括角色分析、捏脸妆造、发型发饰设计、服装设计、身体模型优化等内容,以及动作捕捉的角色绑定、动作拆分、内容编排等工作。其次是3D内容搭建,涉及家具、器皿、乐器等元素的再现,以及水果、点心等细节的复原。最后是实施工作的难点和创新点,包括材质和灯光调试、定制化语言模型生成、语料清洗和优化、图像智能交互等方面的挑战和创新。
03 预期成果
该项目突破了传统绘画展览方式,结合了VR动画和人工智能技术,符合当代人的需求,是对绘画解读和展览方式的新探索,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探索。预期成果包括VR数字规划展和多项知识产权,还可能延伸到IP形象相关产品和文化餐饮项目等。主要团队成员分工配合,喜马拉雅负责AI部分,数字团队负责技术和内容实现。
04 讨论环节
李睦认可项目投入大量工作,重新解读了宋画审美,旨在补充传统展览,提升数字展览体验。需要解决技术带来的体验问题,并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曹亚楠提议采用单人VR结合实景展示,创造交互感强、舒适的空间。由于展览形式为长条空间,建议结合实景与VR效果,提供丰富观展体验。利用眼镜带景深的VR技术,捕捉环境提供真实交互感受。交互设计应避免过多文字弹窗,通过语言交互和图片展示平衡沉浸感和信息传达。
陈彦姝对项目表示肯定,认为其融入了大量艺术史研究,是一种良好的传播方式。并同意项目被理解为一种新型策展方式,通过虚拟互动展览解决中国画理解问题。最后建议在展示中突出中国画的特质,强调其与西方绘画的区别,加强对笔墨语言和色彩的表现。
与会专家与课题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