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强教授主持的“人工智能设计驱动式数智乡村知识图谱工作坊”在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举办,吸引了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乡村运营等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本次工作坊中,各位专家及参与者围绕人工智能在乡村设计需求场景及AI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促进人工智能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工作坊开幕破冰

工作坊主题汇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行体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依林首先进行开场,介绍了人工智能设计驱动式数智乡村知识图谱的项目背景与乡村调研数据分析思路,助教刘美君介绍了知识图谱工具使用方法以及本次工作坊参与形式及预期成果。在工作坊实践中,参与者们结合乡村设计场景要素,围绕3个发展经度、15个场景维度、57个设计系统,梳理了乡村具体场景中的设计需求和人工智能介入方式,在助教饶栩凌琦、张若涵、王天琦的协助下各组形成了地区性知识图谱框架。
专家分享交流
下午,Nolibox计算美学合伙人赵哲析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及未来趋势。他介绍了AI设计技术的演变,举例说明了AI设计应用产业中的三个主要方向:创意激发、生成设计物料、辅助流量运营。报告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AI进行创新产业革新,特别是在AIGC(AI生成内容)领域,探讨了人工智能和艺术设计的结合以及AI如何在艺术与科学中展现其引领时代进步的作用。同时,他还讨论了企业可以通过AI设计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大众也可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内容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提出了对未来AI设计创意产业的展望,鼓励大家参与到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发展中。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兰英女士分享了个人对人工智能在乡村应用的兴趣,她强调了将人工智能设计应用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乡村知识和文化传承方面。在交流中她还强调了乡村需求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以及收集和分析乡村数据对于了解乡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至关重要,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乡村的资源分布、居民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乡村振兴计划。在此基础上,通过借助AI形成一套科学的决策规划思维,是非常具有社会价值的内容。

半塘研究院理事长卢亚女士分享了半塘研究院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她强调了乡村振兴模式的研究和输出对于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壁垒、资源壁垒和沟通壁垒,通过低成本资源撬动乡村发展的实践。描述了半塘研究院在乡村实践中的具体工作,包括产业运营和社区营造。同时,她也探讨了数字乡村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乡村带来新的机遇,展望通过教育、文化活动和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努力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行体验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孙路静老师探讨了人工智能设计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思维来解决乡村面临的问题。她讨论了乡村建设中的同质化现象,以及通过人工智能设计来提供更具个性化和符合乡村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她还强调了理论支撑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乡村知识图谱的建设,为乡村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密云区石城镇党委组织部长李璠提到了北京农村与其他地区农村在发展与建设需求上的差异性,指出当前乡村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乡村急需的AI数智设计场景。他的发言为课题组提供了针对性的乡村设计建议和思路。

中国电信集团数字乡村专家邓德宝例举中国电信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村治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案例,介绍了中国电信在广大乡村中扎实的数字化建设基础。他强调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及数智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

交流讨论

本次工作坊中,专家学者们积极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为课题组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思路。大家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设计驱动式数智乡村知识图谱的建设与应用,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设计技术参与到和美乡村、智慧乡村以及可持续发展乡村的设计服务构建中。同时,数智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期望通过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成果将为数智乡村的美好愿景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全体参与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