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研究院举办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学术研讨工作坊

2024年3月29日,由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共同举办的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学术研讨工作坊顺利召开。研讨主要围绕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展开,涉及数字化框架体系、技术方法、仿真模拟、虚拟修复、应用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主持,来自宁夏自治区文保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黄河交通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帝测科技、维特空间及清华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师生及学者参与研讨。

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主持学术研讨

党安荣教授的开场报告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需求、数字孪生赋能应用探索和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研判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技术驱动与遗产保护需求牵引相结合,实现数字孪生智慧赋能长城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性”保护的体系框架。之后各位的学术报告聚焦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不同区域的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案例,分别从数字孪生理论研究与保护技术方法探索、基于webGIS的长城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知识驱动的长城遗产虚拟修复、长城文化遗产智慧展陈研究、公众参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平台研发等几个方面,分享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探索,不仅反映数字孪生技术赋能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到传承的全过程,也突出显示了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应用研究领域的进展与趋势。

侯妙乐教授【知识驱动的长城虚拟修复研究:九孔楼修复案例】

陈向高工【宁夏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索:知识图谱构建】

张智博士生【基于数字孪生的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模拟分析】

陈杨助研【数字孪生赋能长城文化遗产展陈研究:建安堡虚拟展陈】

学术分享之后,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的学生代表与老师就长城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核心问题、数字孪生技术方法的实用性、模拟分析的精确性、虚拟修复的原真性、智慧展陈的科学性、永续传承的动态性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畅所欲言的讨论,并表示通过研讨工作坊,能启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的学科交叉与技术方法的应用探索。党安荣教授最后总结时,强调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是国家需求与发展方向,数字孪生赋能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各位师生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的规划设计探索与创新。

供稿:陈杨、潘迪、麦尼、仇实

联系我们
issid@mail.tsinghua.edu.cn
徐老师15810631988
北京市海淀区同方科技广场B座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