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隆重举行了第六届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颁奖典礼。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吴琼教授团队的作品《同呼吸:生灵和鸣》,荣获了本届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
作品名称
同呼吸:生灵和鸣
AICHO – Synchronized Breath
作者
王婧 陈梦雨 吴琼 肖岚茜 邱诗涵 刘兆蕤 胡若晨
Wang Jing, Chen Mengyu, Wu Qiong,
Xiao Lanxi, Qiu Shihan, Liu Zhaorui, Hu Ruochen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艺术装置,数字生命
AIGC,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 digital life
作品介绍Introduction

《同呼吸:生灵和鸣》是一个基于声音体验的交互艺术装置,作品以人与数字生命的共生为核心理念,通过声音与视觉融合的互动体验,展现了数字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交融。在一个深度由AI介入的未来设想中,数据被赋予生命。在观者与数字生命“同呼吸”的过程中,引发对于数字生命存在的思考,探索与这些生命体的潜在共鸣,思考人类、科技与自然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项目意义Significance
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式发展,技术伦理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AICHO项目探索了前沿科技会如何重新定义人类、生命与智能的界限。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作者团队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创造出具有不同性格和音色的“数字生物”,并在实体制作的过程中使用硅胶材料,通过呼吸的方式展现其具有生命的特点。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设计师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创作的方法,数字生物的含义设计、外观设计、音色设计分别使用了ChatGPT、Midjourney、Stable Audio这三种软件,这些AI工具成为了我们创造思维的延伸。通过上百次的对话,四种生物的名称、背景故事、性格特征变得逐渐完整,他们分别是洛未音(Lorivox)、和音星(Harmonia)、流光生物(Limisonic)、音暴泰坦(Sonitrum Titanus),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发声方式和音色特点,洛未音象征着神秘而未知的未来,和音星则代表着宇宙间的和谐与平衡,流光生物体现了时间的流动性,而音暴泰坦则是力量与震撼的象征。这一创作过程中,我们和AI之间的协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与执行,更是一种深度的互动和共创,AI的算法与设计师的创意思维相结合,推动了创作边界的不断拓展。同时,我们也希望用这种手段探索一种数字生命具体化的创造方式,表现出数字生命出现的可能性,展开一个关于技术、艺术和生命未来的广阔讨论平台。
创作过程Process

主创团队通过建模、3D打印的方式将这些数字生命转化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并使用硅胶制作气囊,使其具有能够呼吸的特性,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当中,观众的数据将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观众在交互区选择一个生物,并靠近麦克风输入自己的呼吸,呼吸声将转化成MIDI声音信号,唤醒虚拟生物,硅胶气动的起伏与呼吸灯的闪烁表现出虚拟生物的一呼一吸,代表了对未来人、自然与生物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的畅想和表达。希望引发观者对虚拟生命的思考——“它们能听见我吗,它们能与我共鸣吗?”在观众与“数字生命”的一呼一吸中,感受到与数字生命的连接关系,共同讨论“数字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深化公众对于数字生命、人工智能伦理的理解,同时强调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的设立旨在鼓励学术界和产业界在艺术与科学领域的交叉合作,促进创新发展。《同呼吸:生灵和鸣》的获奖也再次彰显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为未来跨界合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团队合影